【赏析】在我国文学史上统治阶级对唐以前的几种文学以儒家思想为
【赏析】
在我国文学史上,统治阶级对唐以前的几种文学以儒家思想为依据作了封建正统的解释:起于民间的《诗经》被冠以“成人伦、美教化”的“先王之教”;屈原的楚辞被树为“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典范;汉大赋的“讽一劝百”被认为大有利于世;唐代文,是“贯道之器也”。至此“诗言志”、“文以贯道”的儒家正统文学的道统形成,诗文也取得了正统地位。而宋词虽经过文人染指,也经过东坡提高品位的努力,但它一直未成为正统。词在晚唐五代就成为歌舞宴前“助娇娆之态”、“娱宾遣兴”的玩乐手段。花间词人的词无不缕金错采、描红吐翠。在人们的心目中“词为艳科”,妖艳甚至被认为是词之为词的本性所在,“不着些艳语,又不似词家体例”(沈义父《乐府指迷》)。因此“诗庄词媚”成为当时人们普遍的思维定式。这种思维定式也影响着宋代词坛。王国维为词正名,是站在一个现代批评家的立场上,是其具有远见卓识的表现。
五四
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染指,比喻插手以获取不应得的利益,这里指介入。
【赏析】
对于任何一种文学体裁的研究,都要有一个宏观的角度,纵观整个文学史发展的脉络,这样才能形成更清晰全面的认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一种文学的体式都有一个兴衰的过程。在兴盛之初,它是适应当时情感表达需要的;当这种体裁已经不够新鲜,各种抒情的技巧成为俗套,就毕定会被另一种新的形式来取代。由此看来,宋词自有它独特之处。而一种文学体裁从兴起繁盛走向衰落,也是势所必然。
五五
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自《花庵》、《草堂》每调立题,并古人无题之词亦为之作题。如观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然中材之士,鲜能知此而自振拔者矣。
诗之三百篇,指《诗经》。十九首,指《古诗十九首》。
《花庵》,南宋词人黄升所编的一部词总集《花庵词选》。
《草堂》,南宋何士信所编的一部词总集《草堂诗余》。
【赏析】
诗歌题目通常是作为其内容的概括而存在的,并且往往可以充当线索,便于读者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和主要情绪。楚辞有题目,汉大赋有题目,唐诗有题目,明清小说、传奇皆有题目。若以王国维“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之说判断,难道以上所举都是二流作品吗?单以宋词论,从无题到有题也是一个发展。苏轼之前的词,大多是应歌而做的代言体,词有调名表现其唱法即可,所以绝大多数词作并无题序。苏轼则把词变为缘事而发、因情而作的抒情言志之体。有了词题和词序,即便于交代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也可以丰富和深化词的审美内涵。
五六
- 时无桑中契 迫此路侧人 我既媚君姿 君亦悦我颜何以致拳拳 绾[图]
- 根据出土的证据马镫产生的历史应不早于西汉相关史料表明马镫当为[图]
- 胡二他们带来了你告安的信得知你的书法没有进步你今年都已经十八[图]
- 惠能大师说“法达!佛法本是十分通达的你的本心愚迷就不能达到了[图]
- (三)专论. 丧礼甲. 逸礼正经《奔丧》乙. 论变礼《檀弓》[图]
- 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相国寺有集中的图书市场[图]
- 鸿蒙说“随意飘泊于世无所贪求;随心所欲自由奔放不知所往;在无[图]
- 若无诗酒则山水为具文;若无佳丽则花月皆虚设[图]
- 数指律历之类的技艺,物相“樱”《道藏》本同刘绩《补注》本作“[图]
- 无服之丧也谓凡民非与己有亲属然闻其丧则匍匐而往救此即无服之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