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都市,为了让自己的孩子长得高大健康,有些父母听信了某些片面宣传,把维生素当成营养剂给孩子经常甚至是加量服用。殊不知,这又陷入了用药误区。药物学专家指出,服用维生素要掌握合理剂量,特别是维生素A和D,儿童长期大量服用可导致中毒。 维生素是人体内含量甚微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大部分维生素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因此必须从外界摄取。维生素或其前体广泛存在于肉类、蔬菜、水果、粮食等食物中,故合理饮食、机体吸收功能正常,不会缺乏维生素。维生素不是补品,无特殊需要,不宜滥用。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补充维生素呢?有关专家认为,在不合理饮食、患某些疾病如消化吸收障碍情况下,以及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妇女、小儿、老人、素食者、节食减肥者则需要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类。脂溶性维生素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及维生素K等,服用过量会蓄积体内,导致慢性中毒,服量过大,还会导致急性中毒。 维生素A:过量服用影响婴幼儿骨的发育,使软骨细胞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维生素D:婴幼儿应用过量所引起的后果,比自身佝偻病更为严重。维生素D具有蓄积性,引起中毒的剂量个体间差异甚大。 维生素C:乳儿接受大剂量维生素C后往往会出现乏力、血小板增多、肠蠕动亢进、消化不良、不安、皮疹、荨麻疹、浮肿等,乳儿应慎用。 维生素K:早产儿或低体重儿使用维生素K剂量较大,可引起新生儿溶血性黄疸、高胆红素血症,严重病例可发生核黄疸。 维生素E:可引起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早产儿补充维生素E要谨慎,因其可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增高。 维生素M(叶酸):大剂量服用使敏感儿童的癫痫发作次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