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服之丧也:谓凡民非与己有亲属,然闻其丧则匍匐而往救,此即无服之丧之意。子夏说:“‘五至’的道理我已经知道了,请问什么是‘三无’?”孔子说:“没有声音的乐,没有仪节的礼,没有服饰的丧,这就叫‘三无’。”子夏说:“‘三无’的意思已经大体知道了,请问什么诗句与‘三无’的意思相近?”孔子说:“‘早晚谋划出政教以安民’,体现了无声的乐。‘威仪安娴和顺,无可挑剔’,体现了无仪节的礼。‘凡是别人有死丧,我便努力去救助’,体现了无服饰的丧。”
子夏曰:“言则大矣,美矣,盛矣!言尽于此而已乎?”孔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之服之也,犹有五起焉 。”子夏曰:“何如?”孔子曰:“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仪迟迟;无服之丧,内恕孔悲。无声之乐,气志既得;无体之礼,威仪翼翼;无服之丧,施及四国。无声之乐,气志既从;无体之礼,上下和同;无服之丧,以畜万邦。无声之乐,日闻四方;无体之礼,日就月将 ;无服之丧,纯德孔明。无声之乐,气志既起;无体之礼,施及四海;无服之丧,施于孙子。”君子之服之也,犹有五起焉:服,犹行,谓行此“三无”。起,犹发,言君子行此“三无”,由内以发于外,由近以及于远,其次第有五。
日就月将:谓渐兴进。子夏说:“先生这番话说得真是伟大啊,美好啊,充分啊!话说到这里已经说彻底了吧?”孔子说:“怎么能这样说呢?君子实行‘三无’,还有五层意义。”子夏说:“是怎样的?”孔子说:“没有声音的乐,说明意志不违民心;没有仪节的礼,说明仪态从容;没有服饰的丧,说明内心十分同情而又悲伤,〔这是第一〕。没有声音的乐,说明意志得到实现;没有仪节的礼,说明仪态恭敬;没有服饰的丧,说明把仁爱施行到四方,〔这是第二〕。没有声音的乐,说明意志已从;没有仪节的礼,说明上下和睦同心;没有服饰的丧,说明用仁爱抚育各国,〔这是第三〕。没有声音的乐,天天传播到四方;没有仪节的礼,日益完善;没有服饰的丧,说明纯粹的德行十分明显,〔这是第四〕。没有声音的乐,说明意志已经盛行;没有仪节的礼,施行全天下;没有服饰的丧,说明仁爱施及子孙后代,〔这是第五〕。”
子夏曰:“三王之德 ,参于天地。敢问何如斯可谓参于天地矣?”孔子曰:“奉‘三无私’以劳天下。”子夏曰:“敢问何谓‘三无私’?”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其在《诗》曰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齐 。昭假迟迟 ,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是汤之德也。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也。地载神气,神气风霆,风霆流行,庶物露生,无非教也。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 ,天降时雨,山川出云。其在《诗》曰 :‘嵩高惟岳 ,峻极于天。惟岳降神,生甫及申 。惟申及甫,惟周之翰 。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此文、武之德也。三代之王也,必先令闻。《诗》云‘明明天子,令闻不已 。’三代之德也。‘弛此文德,协此四国 。’大王之德也 。”子夏蹶然而起? ,负墙而立,曰:“弟子敢不承乎!”三王:谓禹、汤、文王。
《诗》曰:案以下诗句引自《诗·商颂·长发》。
齐:通“跻”,升。
假:至。
帝命式于九围:式,用。九围,九州岛之界。